我的父亲
2021-07-03 19:07:31
  • 0
  • 3
  • 6
  • 0

一年多前,在我父亲去世的那一天,我便想写一篇《我的父亲》来祭奠他,可心中的那份惆怅虽百般柔绕,却始终无法下笔千言。

我的父亲,生于微末,生活于微末,死于微末。他没有修竹那般摇曳之风采,没有大树那般参天之魁梧,也没有松柏那般苍翠之欲滴,更没有明月那般高高之耸立。他,就像一株小草,从不在意于别人的审美态度,默默地、孤独地、顽强地生活在乡村僻壤,用微笑面对阳光、面对生活、面对每一天。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挫折,他都坚定、顽强、勇敢,吃苦耐劳、知足常乐、默默前行。用他那强有力的肩膀承担起家庭的责任,以一颗坚韧无匹的心去直面生活中的诸多困窘,问天无忧、问地无虑、问心无愧。

老祖是一名乡村医生,生有十多个子女,日子过得紧紧巴巴。老祖的哥哥,置下数千亩良田,但无后;老祖的哥哥不忍众侄男侄女日子过得艰辛,便把他们都过继收留。于是,父亲在童年时期,日子过得很滋润,不仅不需要吃苦,还可以进学堂读书。不久,新中国建立,那短暂的红尘富贵皆化作云烟。那个时候,他还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儿郎。他又重新过起了“采桑养蚕+粗干农活”的苦日子。某一天,有一位年长他两岁的张姓乡邻,邀他一起去县城报考高邮师范。他,很幸运,考进了高邮师范,而那位乡邻却未能中的。不久,那位张姓乡邻再次独自前往南京赶考,考进了清华大学。世事就是这么难料,命运就是这么难解,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,每一个人都有难料的未来需要面对;不过,我的父亲和那位张姓乡邻最终都能考中,也算上天垂爱,各得其所。

然而,命运又怎么可能一帆风顺呢?胸有赤诚耿直之心的父亲,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得罪了某些单位领导。因“地主”成份,他于20世纪60年代初,被某些人借国家政策之东风下放到农村。回到农村,他一身的学识是用不上了,唯一能用的上的,就是他那年轻的力气。于是,他凭借“一双脚+一副肩膀+一根扁担+一身好力气”在供销社当一名挑夫,每天披星戴月,走过一百多公里的路,把一担上百斤的货品硬是从扬州挑到菱塘。后来公路通了,汽车来了,他连在“在供销社当挑夫”也没得做了。

下岗失业后,他在干农活之余,跟一位乡邻学会了酿造“麦芽糖”的手艺;不久,便挑着担子,走街串巷以麦芽糖换“鸡毛、鸭毛”补贴家用。可是,他毕竟是一个读书人,舍不下脸面,故经常躲进小树林,拿出“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》、《西游记》”等等小说书来消磨时光打发岁月。因此,家中的日子过得很贫苦凄凉,经常有上顿无下顿,需要母亲和我们这些孩子去周边人家去汆借粮食。再后来,“四人帮”被打倒,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,父亲重新成为一名教师。他又一次站在讲坛上,默默无闻地耕耘着,一直到退休。眼见着儿女,一个个都成家立业,他在家怡弄孙子辈,日子过得倒也逍遥。

纵观父亲的一生,因红尘世界个人之间的某些因果,因背负地主成份,因国家政策的大势所趋,他就像一株极其平凡的小草一样,不得不遭遇风霜雪雨的无情吹打。尽管周边环境十分恶劣,尽管他很弱小,他仍能安于卑下、处困不惊;不拘束、不呆板、不僵化、不偏执;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悲悲切切,不汲汲于富贵,不戚戚于贫贱;堂堂正正、浩浩汤汤;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一颗真诚谦虚的心,不断学习充盈自己,以追求宁静深邃、通明达观。

他人生的开头,是一个遭逢时代巨变的因果;他故事的高潮,是一个历经千疮百孔的磨难;他生命的结尾,是一个知足常乐默默无闻的休止符。他,虽没有走出一条涤荡古今轰轰烈烈的人生之路,但也以他那丰厚的学识和淡然心态,包容世上一切“柔软、脆弱、卑微和苦难”的东西,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。

一个乡村夫子能有此等境界,生为其子女的“我”,即使作颂辞千篇来高歌他,也不为过。愿您在地下安息!我的父亲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