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心中的《道德经》:孔子使楚
2018-01-27 10:05:04
  • 0
  • 13
  • 23
  • 0

公元前5 1 6 年被周景王指定的王位继承人王子姬朝,因晋国出兵,而直接面对失败的命运。周西王姬朝率领麾下多位大臣出走楚国。可惜来得不巧,周西王姬朝及麾下来到楚国还没有安顿多久,洽逢伍子胥从吴国请来的复仇军队找楚平王报仇,楚平王虽然挂了,但中国有“父债子还”的传统,结果楚昭王正被伍子胥的复仇军队打得东躲西藏满地找牙,姬朝等人根本得不到楚昭王的庇护,老子作为“征藏使”也带着周室珍藏的文史典籍追随王子朝出走,仅居住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就超过了八年,直至公元前5 02 年西王姬朝在楚国被刺客暗杀后,老子才返回东周。

期间(公元前5 05 年),47岁的孔子曾经去楚国拜见老子。当时,老子的弟子正准备出门打柴,结果遇见了孔子,赶紧返回,把经过告诉老子,说:“我刚出门,准备去砍柴,结果在路上遇见一个人想要拜见你,那个人我不认识,不知道他是谁家的弟子?只知道那个人喜欢谋上而亲下,看上去卑躬而谦让,耳朵大眼光炯炯有神,就好像将要主管天下一样,自信满满的”。老子说:“奥,这个人名叫孔丘,让他进来吧”。

老子说:“小孔啊,我听说,你最近在鲁国混得风生水起,很妖啊,鲁定公聘你为大司寇。当初我没有看错你啊,果然是别有一帆风光。我想给你一个忠告:你如果能够去掉自为贤能的毛病,摆脱你故作高深的姿态,同时给自己安装一个‘容知’的胸怀,就真的称得上正人君子了。我听说,由于苌弘的推荐,近来周敬王又聘请你做了周室的孺子王,可有此事”?孔子感到很窘迫,赶紧作揖而退后,并答非所问地改换话题,曰:“我只是希望把我所追求的‘仁义’之学可以为世人所用罢了,不值一提啊。老先生,您的‘无射改革’大业有什么新的进展吗?能不能跟我说道说道,晚辈愿意聆听先生的教诲”?

老子说:“‘无射’改革走到今天这个地步,只能说‘道’被某些人引入歧途了。我真的不想被那些世俗恩怨中小肚鸡肠的事耗费去我一辈子的精力,也不想去忌恨这些年曾经发生过的是是非非。因此,我只能眼看着我们的子子孙孙将要堕入‘迷惑与贫穷’的魔道中。我们居住在楚国已经有十多年了,过的是一种非正常的逃亡生活。每天大家都在一起讨论‘无射’改革方案的不足之处,然后,相互引用对方的思想学说中有益的部分进行补充。‘人无害虎心、虎有伤人意’,我们之所以每天聚集在一起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相互照应以防不测。我们把每天的这些行为方式当着平常的日子来过,其实是为了向世人证明:‘我们在渺视这种逃亡身份的羞耻’。先王(周景王)的‘无射’改革之于诸侯士大夫们,他们恨也罢,爱也罢,都无法抹杀先王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大爱。不管他们如何反对,都伤害不了这个理论;不管他们如何操行,都回避不了其中的是非曲直。我们之所以在不正常的逃亡岁月里,还能够每天以快快乐乐的讨论来面对生活,就是因为先王的遗愿还没有实现,因为‘无射’改革的目的还没有达到,我们还希望将来能够有机会完成先王未尽的事业。世上有谁做事不想谋求成功呢?可是‘道’,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,但凡强求总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。我们此次改革之所以会失败,就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其中的是非曲直了。执行改革措施的时候,只想成功而不愿意面对失败,没有做到循序渐进,没有给反对改革的人留下妥协的空间,没有让反对改革的人得到改革之“利”。我们这样做有点急功近利了,结果反而因为强求成功,把‘无射’改革变成了压在所有人身上的包袱。这些年我也曾多次对你的理论进行过梳理,发现你也存在这样的缺点。每次议论的时候,你都言必称‘仁义’,总喜欢在称赞尧舜禹如何行仁义之事的同时,而非议桀纣的暴政,没有争取和别人达成共识。现在,诸侯士大夫们也是如此大言煌煌,言必称应该如何如何施行‘仁义’,结果一个个却是在‘仁义’的大旗下相互攻伐,甚至对周王室表现出‘轻慢、蔑视、侮辱’的举动来。这那里是什么仁义?分明是在作恶啊。此次‘单氏取周’难道不是活脱脱的经典例证?请问:单旗的‘仁义礼智信和忠孝’在哪里呢?此次战争,那些没有尊重先王遗愿,及时站出来主持公道的诸侯及士大夫们,他们的‘仁义礼智信和忠孝’又在哪里呢?周天子的王室成员,一个个都是多年饱读圣贤书的人,其中的‘仁义礼智信和忠孝’等道理,他们早已明白。可是兄弟之间为了王位,竟然会关系失和到兵戎相见的地步,这是为什么?他们有没有考虑到,在战乱中有多少老百姓会因此而颠沛流离、生不如死?他们有没有考虑到,战乱会让那些尊重先王遗愿的士大夫们,因‘忠信和担当’而失去了生命。为什么假仁假义可以肆无忌惮地行于天地间?为什么忠臣们最后却不能善终?答案只有一个,就是‘道’已经被大家废弃。人的贪婪已经被放出了潘多拉的盒子,我们将因此堕入魔道。关于什么是魔道,我来举一个例子,有一个人,他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杀人,只杀了一个人,我们会把他当成杀人犯给宰了。但是,他如果是为了一个村庄或者一座城池的安危而杀人,结果他杀了十个人,甚至一百人,我们却会敬佩他,称他为英雄;他如果是为了国家或者天下人而杀人,结果他杀了一千人甚至一万人,我们往往会仰慕他、尊奉他为偶像,甚至把管理国家或者天下的权力都交给他。其实,无论是怎样形式的杀人,归根到底,终究是杀人。那为什么杀一个人会受到惩罚,杀了十个、百个却会受到尊崇呢?为什么杀千个、万个却会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呢?这就是魔道在起作用,就是民间所说的‘窃钩者诛,窃国者侯’啊。其实有关‘仁义’道理,其实大家都懂,只是大家在执行的时候会被自己的私心所左右,彼此用私利来相互勾结,做出愚弄老百姓的‘假仁假义’的事情来;譬如像单旗那样的‘假仁假义’,使天下的老百姓受到太多的伤害了。所以我还是要给你一个忠告,你与其整天琢磨尧舜禹的仁义而非议桀纣的暴政,还不如放弃对他们的追问,把两者都忘掉,老百姓受到的有关‘假仁假义的苦难已经太多了。你现在,到处向天下诸侯们推销你的‘仁义’学说,只不过是增加当权者压榨老百姓的机会罢了。世上所有希望通过小恩小惠小术以博取名利的人,其实都是一些孤陋蔽塞才智不入流的庸徒,希望你不是为了博取名利而在推行小恩小惠小术,真的是为了践行理想而在磨砺自己。我想说的也就这些了,你有没有听进去,就不是我的个人魅力所能左右的了,希望你好自为之。最后,重要的事情说三遍,希望你能够主动把自己的胸怀撑的更宽广一些,抛弃你在仪态上的那份装腔作势的矜持,抛弃你在容颜上的那份自命不凡的睿智,抛弃你留在心中的自以为贤能的贪欲,然后顺势而为,那才是君子之道的正宗啊”。孔子听后离开了楚国,回到鲁国继续推行他有关“仁义”的儒学。

孔子在推行有关“仁义礼智信”周礼规则的时候,曾经提出君子有三畏,即畏“天命、大人、圣人之言”。请问:“大人是谁”?乃“君王诸侯士大夫”也。原来孔子推行“仁义礼智信”还需要仰仗君王诸侯士大夫的鼻息。呵呵。如果一个君子在君王诸侯士大夫面前总是瞻前顾后唯唯诺诺,当权者岂不是更要嘚瑟,然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?一旦当权者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,公平又在哪里呢?当权者即使在重用你,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罢了。你,充其量只是当权者床下的一只夜壶而已。而老百姓的人生理想又是什么呢?当然是寻求“公平”。每一个人都希望在机会面前、在竞争面前得到公平。请问: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的不公的呢?老子回答说,就是因为我们崇“伪圣伪智”的缘故啊。当权者施行精英教育,只有贵族才能享受教育,老百姓拿什么和他们竞争?当“伪圣伪智”给老百姓洗脑成功之后,这个世界将会掉一个个:所有合理的将会变成了不合理,某些不合理的反而变成了合理;所有正义的将会变成了非正义,某些非正义的反而变成了正义;所有可能的将会变成了不可能,某些不可能的反而变成了可能。当权者甚至可以“瞒天过海指鹿为马”地把“门阀制度”打扮成精英文化,把潜规则打扮成江湖规矩,不断缩小老百姓的生活空间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